安徽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省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已位列全国第二。有专家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比亚迪合肥基地等新投产的车企产量尚未被国家统计局纳入统计范围所致
安徽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省的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已位列全国第二。有专家分析,这可能是由于比亚迪合肥基地等新投产的车企产量尚未被国家统计局纳入统计范围所致。
此外,“安徽新闻联播”也披露,今年1月至6月,全省汽车产量达到16万辆,同比增长7%,占全国总产量的8%,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万辆,同比增长4%,占全国比重的6%,同样位列全国第二。同时,汽车出口量也达到9万辆,同比增长5%,占全国比重升至3%。
近年来,安徽围绕汽车“首位产业”,积极推动奇瑞、江淮、蔚来、大众安徽等重点项目建设,并开展县域充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工作。这些举措使得新能源汽车强省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超过1360家,相比上年同期净增80多家。今年前5个月,全省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246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总额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
为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去年7月,安徽成立了省汽车办,作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致力于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最近,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省汽车办调研时强调,必须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准确把握汽车产业变革、技术迭代和生态演变的宏观趋势,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在全省的总体布局下,安徽积极推动形成以“合肥—芜湖”为核心的双核驱动,同时结合其他各市的多点支撑,共同构建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上月月底,阜阳阜南县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项目——安徽奥德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年产115万套离合器及电动汽车减震器项目的开工。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将带来超过10亿元的年产值。而在此之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专程赴阜阳考察,其中重点关注的便是位于阜南县的这一产业基地。
据了解,比亚迪计划在阜阳投资百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已正式开工,预计将建设整车线束、精工中心、电机精密注塑件、轮毂轴承等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生产线。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超过150亿元,为10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提供配套。
此外,安徽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布局汽车产业。以合肥为核心的新能源整车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同时,芜湖、蚌埠、滁州、阜阳等地也建立了新型动力电池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基地。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安徽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紧接前文,同一月份内,安徽省发改委公布了2023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的评估结果。在“得分靠前名单”(机械制造类)中,共有9个产业集群(基地)脱颖而出,其中长丰县、泗县以及广德市均以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位列其中。这一成就标志着,除了奇瑞、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等知名车企的引领外,安徽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汽车全产业链,这一发展态势无疑将成为推动全省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
整零协同,安徽汽车产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彰显。据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代胜分析,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一体化发展是关键。这里,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分工:“上海专注于芯片生产,浙江则主打压铸机,江苏则主攻电池,而安徽则专注于整车制造。”
此外,《安徽日报》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高达2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也达到8万辆,同时汽车出口量为17万辆,均位居全国前列。